[天氣資訊] [交通資訊] 《水調歌頭—遊覽》作者: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
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無數
枝上有黃鸝
我欲穿花尋路
直入白雲深處
浩氣展虹霓
只恐花深裏
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 倚玉枕
拂金徽
謫仙何處
無人伴我白螺杯
我為靈芝仙草
不為朱唇丹臉
長嘯亦何為
醉舞下山去
明月逐人歸
[行山路線] [香港地方]
[手機覆蓋地圖] [谷歌地圖] 最佳瀏覽像素:1024 x 768 [中原地圖] [地理資訊地圖]

【玉女橫涌繞絲溪】- 後記 (28.7.2013)

「橫涌石澗」澗口之南有一座小峰,高約100m,勢頗挺銳,行友稱之為「玉女峰」。峰上望「龍珠瀑」,尤勝澗中仰觀。「新娘潭路」在其南麓奔馳,山腳因建公路而被削去一片,但登山小徑依然。今天一行五人,沿小徑登上峰頂,既賞瀑,復觀湖。峰後脊勢再度冉升,指向「八仙嶺」。我們隨脊續上,至「八仙嶺郊遊徑」折右,進「橫涌石澗」的「繞絲溪」段,覓水潭大休。休罷沿郊遊徑下「新娘潭」,竟半日歡愉而歸。

玉女峰
龍珠瀑
船灣淡水湖
繞絲溪畔大休
潭中嬉水

【大石磨、雙孖鯉魚】- 後記 (24.7.2013)

是日整天下雨,時大時小,避行泥濘草徑,改走水泥車路。一行五人,沿軍路上落「大石磨」。至「得月樓」,雨勢轉大,放棄登「雙孖鯉魚」。抵「麥景陶碉堡」,雨勢稍歇,繞碉堡穿密林,在圍網外走了一圈。隨後下山經「信義新村」出巡邏路,西行往「落馬洲」賦歸。這回是一月之內第四度遊邊境,卻是首次從高角度望偌大的魚塘區,下回再探,目標是橫渡這片魚塘濕地。

大石磨上北望,中間小崗是雙孖鯉魚,左邊山崗上是麥景陶碉堡,點擊圖片可放大
點擊放大相片
繞到麥景陶碉堡背後,近瞰魚塘區,點擊圖片可放大
點擊放大相片
魚塘後還有魚塘,路徑迷離,穿越有難度,點擊圖片可放大
點擊放大相片

【泡潭子系列 — 杜鵑與楓葉】- 後記 (21.7.2013)

今天四人同行,「虎蹤徑」旁下「大城石澗」,位置在「杜鵑潭」稍上,此段澗道是「大城石澗」的中游大潭區,群潭羅佈,除「杜鵑」與「楓葉」外,還有「牡丹」、「百合」、「吊鐘」··· 等,但確實位置難以判認。是日遊人眾多,我們沒有往熱鬧的「杜鵑潭」,選擇在另一深潭嬉水,個多小時後離開,溽暑已消,不再前往「楓葉潭」,轉而漫步出「大埔」。

潭中嬉水
雨後水量充足
城門水塘水位亦高漲

《從坑口出發 — 第四回》 (20.7.2013)

天文台預告今天有狂風雷暴,清晨果然下雨,但早上看雷達圖,一堆雨雲已掠過香港,應該數小時後才有另一堆雨雲到達,這數小時空間應足夠到附近山頭走走。嘗試從「將軍澳工業邨」一帶覓路,翻山往「清水灣」那邊,地圖顯示「電視城」南面有路往「田下坳」,但須穿越堆填區。往「電視城」途中,見堆填區車路入口附近有登山口,且有絲帶引路,決定一試,上山初時,多番嘗探右邊有否支路往「田下山」方向,不果。過80m高度後,專心隨絲帶朝東北上走,最終抵一標高柱,高度約200m。原來剛剛所走山脊,介乎新舊堆填區之間,僥幸暫時還未受人工破壞。此時開始下雨,急急收起地圖,快步下山,數分鐘後接「釣魚翁郊遊徑」,位置正好在「大清水」之上。雨很快停了,沿郊遊徑再走一段,至終點「大廟坳」才結束行程。等候小巴期間,又再下雨,這回雨勢較剛才來得大而持久,另一堆雨雲已到。

運作中的堆填區,據云快將填滿,點擊圖片可放大
點擊放大相片
舊堆填區
標高點
刺葵
下望大清水
對面山脊,不在堆填區範圍內
一簇盛放中的毛棯
桔梗
東龍島稱南佛堂,大廟這邊是北佛堂,中間水道名佛堂門
雞眼藤

【仙人與玉女】- 後記 (13.7.2013)

北宋熙寧年間,江西鄧符協高中進士,初暫代「南雄」縣副職,赴任途中,船過「屯門」,望「青山」與「大頭山」之間,木火參天,料其中必結福地,於是登岸尋龍追脈,覓得「玉女拜堂」、「仙人大座」、「半月照潭」及「金鐘覆火」四佳穴,不肯捨棄,起遷居之念,終落戶「錦田」,並奉三代考妣,遷葬於此,曾祖鄧漢黻葬於「玉女拜堂」,祖父鄧冠葬於「金鐘覆火」,父親鄧旭葬於「半月照潭」,「仙人大座」則留為自己身後之用。其後鄧氏子孫繁衍,成新界大族,至今不衰,豈與此相關乎?四穴中的「玉女拜堂」與「仙人大座」,俱位於「髻山」,一南一北,可作連遊。兩月前曾獨闖「髻山」,在「橫洲」貨櫃車場為犬群所阻,改從「盛屋村」後上山,登頂後再下山腰及山腳尋兩穴,結果只覓得「仙人大座」。今天重來,八人同行,自可無視村狗,逕走村路,說也奇怪,我們行進途中,竟不聞一聲犬吠。山腳滿佈山墳,但亦順利覓得「玉女拜堂」。接登「髻山」,遊訪兩「髻」後,始下山探「仙人大座」。歸途取道「山貝河」畔,這邊的白千層,排列有致,其寧靜處更遠勝對岸「南生圍」。

玉女拜堂前方明堂
登髻山途中
「玉女」結穴在右脈下,「仙人」則左脈下,遙對圭角山,據云主發文人,點擊圖片可放大
點擊放大相片
髻山頂合照
髻山副峰,在主峰之北,可眺望尖鼻咀一帶
仙人大座重修碑記,申明漢黻公方為入粵始祖,質疑符協公自江西遷葬三代考妣之說,點擊圖片可放大
點擊放大相片
山貝河畔白千層,炎炎夏日少行人

【從松柏塱到落馬洲】- 後記 (9.7.2013)

今天三人行,訪邊境附近數條村落,作了一次鄉村深度行。首探「松柏塱」,村前黃、簡、劉、鄺、陳五姓的祠堂,一字排開,旁邊的「博文學校」(建於1920年),是新界首間註冊學校,村中有保存完整的客家圍(建於光緒三十年),還有前著名實力練馬師的大宅。續北行至「得月樓」,此村建於清末,地近水道,交通方便,鄉村名字不帶水,但近水之意彰然,屬命名佳作。接西行經「料壆」,不入「馬草壟」,直奔「下灣村」,抵步時有雷雨,在村前避雨亭休息大半小時,雨後繞到村後,近覽邊陲「皇崗」一帶風光。最後南行往「落馬洲村」,探「美德家塾」,屋內陳設欠修葺,屋頂更有蝙蝠家族倒掛棲息,令書塾更顯凋零。

松柏塱的客家圍
得月樓村旁,羅湖禁區前
港境的魚塘與深圳的高樓
下灣村後,落馬洲禁區前
落馬洲村美德家塾內的蝙蝠家族

【邊境六村遊】- 後記 (4.7.2013)

「上水」、「河上鄉」及「羅湖」,名字都帶水,這一帶水道縱橫,是「石上河」、「雙魚河」及「梧桐河」匯合處,土地富庶,早在明朝已有人建村聚居。昔日「羅湖」屬禁區,對此三河匯聚之地,難窺全豹。今欣見禁區開放,又逢藍天白雲,正好一遊,順探邊境六村。從「上水」走到「落馬洲」,幾乎全程是車路,秋涼後將是郊遊人士的樂土。

橋跨梧桐河,連接得月樓村及羅湖火車站,屬禁區範圍
福德宮,護廕料壆村馮氏村民
馬草壟信義新村,村車的終站旁,已有小巴站
馬草壟新村南面的涼亭,位於舊日的禁區界線附近
下灣村路旁的龍眼,伸手可得
落馬洲村的美德家塾,約建於18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