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資訊] [交通資訊] 《水調歌頭—遊覽》作者: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
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無數
枝上有黃鸝
我欲穿花尋路
直入白雲深處
浩氣展虹霓
只恐花深裏
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 倚玉枕
拂金徽
謫仙何處
無人伴我白螺杯
我為靈芝仙草
不為朱唇丹臉
長嘯亦何為
醉舞下山去
明月逐人歸
[行山路線] [香港地方]
[手機覆蓋地圖] [谷歌地圖] 最佳瀏覽像素:1024 x 768 [中原地圖] [地理資訊地圖]

【馬坑山、長連山】- 後記 (28.1.2012)

三星期前遊「蓮花井山」及「龜山」,在「老虎坑」澗口發現有絲帶上引「馬坑山」,今天回來試走,果然是經「大水坑山」及「馬坑山尾」上「馬坑山」的小徑。跨過「馬坑山」,下降至一坳位,前後左右皆有絲帶,左下是「馬坑」,右下是「老虎坑」,選擇向前,爬升一段,最高點正是「孖崗山」的「南崗」(高386m)。從「南崗」走到「北崗」,右轉小徑往「長連山」。「長連山」脊指東北,三起三伏後沒入「大潭篤水塘」,第二峰為主峰,峰頂有紅磚標高墩作記。走過第三峰後,小徑漸漸偏離主脊,順朝向西北方的副脊緩緩而下,出口接「大潭中水塘」主壩前的山徑。

大水坑山(高157m)上看老虎坑
馬坑山尾(高232m)上看赤柱半島
馬坑山(高268m)上看蓮花井山(高256m)及龜山(高216m)
馬坑山上看位於群山之中的老虎山(高293m)
北崗(高363m)上看長連山三峰
長連山(高344m)上的紅磚標高墩
偏離長連山主脊
順長連山副脊而下

《石壁分流大澳行》 (17.1.2012)

是日逆走「鳳徑」八段及七段,全程海景,惜天陰有雨,抵「分流村」後,雨勢綿密,氣溫下降,寒意漸生,無心細賞風光,急步出「大澳」。途中「二澳」一段,昔日榛茅塞路,今天走來,卻是暢通無阻。

【龜山、蓮花井山】- 後記 (4.1.2012)

「孖崗山」「衛徑」以東,有多座小山頗堪探索,名字見於地圖者有「長連山」(高344m)、「老虎山」(高293m)、「馬坑山」(高268m)、「蓮花井山」(高256m)及「龜山」(高216m),眾山為荊林覆蓋,遊人絕跡。今天二人叩訪「蓮花井山」及「龜山」,既無山徑可循,選坑澗作進出之途。「大潭篤水塘」下車後,沿梯級上引水道往「赤柱」方向走,首個谷位即「龜山北坑」,此澗陡斜,緩步上溯,不窮源,末段左邊離澗登「龜山」,山頂稍見開揚,可賞「大潭港」景色。下山有絲帶引往「蓮花井山」,隨之,走至一谷位,不再跟絲帶走,轉從谷位下降,此「龜山南坑」也,坑道徐徐,爽步而下,半小時返引水道。右轉走小段,遇「老虎坑」,入溯之,十數步即見右有一源,標號11.2,正是「蓮花井山南坑」,此坑多支源,進入後三遇岔位,先右後左再右,源頭處重遇絲帶路,右去可登「蓮花井山」主峰,我們卻誤判為副峰,折左覓路,密林中迂迴前進,出林後回望,方知正走向「老虎山」,迷途未遠,回走登「蓮花井山」。「蓮花井山」山頂並無開揚位,不利久留,嘗下「長連坑左源」,碎石陡坡,藤蔓荊棘,不欲硬闖,撤回山頂,休息期間,發現東北方竟有脊路下山,從之,路陡多沙,至高度170m,見左方有坑谷,應是「蓮花井山北坑」,橫移入澗,澗道不緩不陡,芒刺封途,執硬木,劈亂枝,開荒而下,高度90m處與另一支源匯合,澗轉開朗,輕步出澗,接「大潭水塘道」,距路口巴士站僅咫尺之遙。路口附近,尋得「蓮花井山」東北脊陡徑出口,他日重訪,可不必走澗,依此上山,循荒蕪山徑遍訪此一帶山頭。

橫過引水道,入探龜山北坑
龜山北坑
龜山頂,背後是蓮花井山
龜山頂望大潭港
龜山南坑,坑道徐徐
龜山南坑的出口
攀蓮花井山南坑
蓮花井山南坑回望,山勢自馬坑山左下馬坑山尾,曲擺後起為大水坑山
又見蓮花井山,至此方知走錯
蓮花井山頂罕有的古老紅磚標高墩,僅另見於長連山及大潭崗
下降蓮花井山北坑
蓮花井山北坑下源的一塊濕壁
蓮花井山北坑的出口

【蓮澳坑】- 後記 (1.1.2012)

「蓮澳坑」源於「走馬崗」,北流出「蓮澳村」。入澗初段平緩,遇分源折右,過一大斜壁後,有兩層小瀑,其後澗道復緩。高度300m處分源取左,稍進流水消失於亂石中,及再聞水聲,已抵此澗的連環瀑區。攀越重重瀑壁後,再走一段密林澗道,便可在左邊穿林上脊,登上「走馬崗」。今天我們一行六人,走畢「蓮澳坑」,回程選走「燕岩竹林隧道」下「元墩下」,再乘小巴往「大埔墟」。

初遇的瀑布
其後的一些小瀑
攀越重重瀑壁
走馬崗頂大休
竹林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