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資訊] [交通資訊] 《水調歌頭—遊覽》作者:黃庭堅

瑤草一何碧
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無數
枝上有黃鸝
我欲穿花尋路
直入白雲深處
浩氣展虹霓
只恐花深裏
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 倚玉枕
拂金徽
謫仙何處
無人伴我白螺杯
我為靈芝仙草
不為朱唇丹臉
長嘯亦何為
醉舞下山去
明月逐人歸
[行山路線] [香港地方]
[手機覆蓋地圖] [谷歌地圖] 最佳瀏覽像素:1024 x 768 [中原地圖] [地理資訊地圖]

【太墩坑巒】- 後記 (25.10.2011)

「太墩」又名「黃幌山」、「大王爺墩」及「毒蛇頂」,主峰高317m,北面副峰高307m。今天三人遊主峰南面一條流往「黃麖地」的小澗,姑名「太墩南坑」,此坑唯一吸引處,是中段一幅巨壁,我們不敢正攀,藉林木掩護,攻壁右短崖,逾半小時始離險地。續上至高度200m,離澗右移,接登「太墩」的脊路。沿山徑續走,翻過「太墩」正副二峰,下降至「太墩」與「雷打石山」之間的山坳(即「坪墩凹」),右折至「鰂魚湖西坑」的上游,此澗水源主要來自「太墩」副峰北面,亦有支流出自「雷打石山」南坡。沿澗而下,初時坑窄泉弱,漸而流水淙淙,小潭短瀑乍現。至一小堤堰後,離澗轉右,走進一條隱蔽山徑,此徑初時傍澗而行,及後兩者分道揚鑣,澗水東流入「花潭石澗」出「鰂魚湖」,山徑則南入茫茫山野,此時毛毛細雨,四周林木森森,行行重行行,惶惶之際,忽而大路在前,此「北潭涌家樂徑」也。

太墩南坑的巨壁
鰂魚湖西坑的小潭短瀑

《回到辛亥革命前 — 第四回》 (23.10.2011)

「下白泥」小巴總站附近,有一古舊建築,名為「元朗下白泥55號碉堡」,簡稱「白泥碉堡」,最近被列為法定古蹟,官方資料稱其約建於1910年,是香港唯一有確實證據證明與孫中山及其革命黨人領導的革命運動有直接關係的建築物(按「中山史蹟徑」上,原有與革命活動相關的建築物已蕩然,今天所見者僅是遺址),而當地村民更言之鑿鑿,說其祖父輩曾在此處見孫中山行蹤。今天六人行,特意到碉堡一遊,觀其外貌,作瞭望通風尚可,作屯兵防守則難,其用途應與一般鄉村更樓相若,而非甚麼軍事建築。一些報導又說碉堡後有山徑通往「青山農場」,即今天的「紅樓」附近,這是一百年前革命黨人所走的山徑,今天已無從考證,妄自猜測,可能是「青大石澗」的中下游,至「牛頭坑」折上「良田坳」,跨「菠蘿山」經「青山寺」附近往「紅樓」,今天我們便依此臆測走至「良田坳」,途中兼遊「四疊潭」,潭畔大休,部分隊員更暢泳一番。抵「良田坳」後,已近3:00pm,革命之路還是留待他日續探,眾人下「良景邨」賦歸。

白泥碉堡
白泥碉堡
青大石澗
青大石澗

《兩個中山公園》- (10.10.2011)

今天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看新舊兩個中山公園,對比強烈。

新中山公園大門
舊中山公園大門
新中山公園中山像
舊中山公園中山像
難得年青人也尊重這段歷史

【針山南坑】- 後記 (5.10.2011)

「下城門水塘」水源主要來自「城門水塘」,然「雙城峽」兩旁削坡,亦有泉流下注,即「下城左坑」與「下城右坑」,左坑源自「走私坳」,亦稱「走私坳坑」,右坑發祥於「針山」西南脊南面,旅人多呼曰「針山南坑」。查「針山」以南還有兩坑,位於「針山南坑」右面,分別是「香粉寮坑」及「神秀坑」,但流入「城門河」而非「下城門水塘」。今天二人過「城門水塘」主壩後,上走小段「麥徑」,在右面尋隱蔽入口進「雙城峽」北坡小徑,小徑盡頭接車路,亦是「針山南坑」中段入口。進澗後所見,多是流水亂石,初段尚算開揚,過一古舊水壩後,澗道漸窄,荊蔓漸多,遇分源位可取右離澗,此處有巨壁作記,過巨壁後有山徑上引接回「麥徑」。今天是重陽佳節,我們按傳統習俗登高,步上「針山」,縱目紓懷。接著走「針草走廊」,右轉「沙田郊野步行徑」下山,重返鬧市。

隱蔽入口進雙城峽北坡小徑
昔日爆山採石的遺跡?
入澗位
初段澗貌
古舊水壩
澗內也有豬籠草
分源位
過巨壁後有山徑上引接麥徑
針山之巔,高532m

【鹿頸溪、橫涌石澗】- 後記 (1.10.2011)

「鹿頸溪」源發「下七木橋」東面一帶崗巒,北流至「鹿頸」,入澗位在「鹿頸村陳屋」後,其精粹是中段的石坡澗道,平緩易走,景觀開場。上溯至分源位,可取右剷林上右脊離澗。今天我們一行四人,選左窮源,澗道收窄入林,再遇分源轉右,末段全是沼澤,最後左面離澗。接回山徑,領隊因事早退,餘三人續啟行程,經「橫七古道」及「倒插金釵」接「橫涌石澗」,沿澗下走往「新娘潭巴士站」,順道在「清鏡潭」暢泳一番。

沿村路走至此古炮,便應轉右走山徑
鹿頸溪入澗位
石坡澗道
不時出現的壺穴
澗勢漸陡
回望鹿頸及沙頭角
左面離澗
新界東北罕有的豬籠草
橫涌石澗清鏡潭
橫涌石澗雙瀑潭
橫涌石澗樓台瀑
橫涌石澗霜壁潭
橫涌石澗龍珠瀑